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生态云计算平台
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生态云计算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4月30日
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生态云
计算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启动第二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和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林信发〔2015〕3号),贵阳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示范主题为“生态云计算平台建设示范”。为确保我市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建立“生态云计算平台”,在“生态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上,最终建成集林业、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云平台”,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依托贵阳大数据和云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林业部门的贵阳市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生态云计算平台,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服务,实现对林地林木消长变化、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林业有害生物等林业生态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共享和数据综合利用,形成健全的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支撑林业政务办公、资源监管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在生态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林业、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库、业务系统,建立“生态环保云平台”,实现全市林业生态资源、城市绿地、水环境及空气环境等生态环境数据信息的融合、共享、交换和综合利用,并接入贵阳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将数据综合分析结果展现给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者、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预警性、科学性的决策依据,为严格生态环境执法提供证据支持,为及时有效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提供科技支撑,为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服务,进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我市大数据产业建设,基于贵阳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覆盖全市各级林业部门的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生态云计算平台”,实现林业生态数据的采集、存储、汇总、处理、分析,实现林业主要业务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林业大数据服务,增强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理能力。在生态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上,整合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的数据库、业务系统,最终建成集林业、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云平台”,形成贵阳市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数据基础和应用服务。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5—2017年)。按照“701项目云平台”和贵阳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架构,搭建云计算基础平台,完善和扩建林业信息化一期相关业务系统,完成一期业务系统的迁移工作。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完成林业信息化二期建设,建立涵盖森林资源调查、林地管理、公益林管理、林权管理、采伐管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管理、林业行政执法、营造林管理、生物多样性管理、林业产业服务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管理、森林生态监测管理、湿地资源监测管理等各方面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贵阳市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生态云计算平台。
第二阶段(2017—2018年)。在生态云计算平台基础上,做好林业业务系统与城市绿化业务系统、环境保护业务系统(如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水质在线监控平台等)的整合,最终建成集林业、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云平台”。
三、工作任务
(一)生态云计算基础平台建设
为满足云计算的技术要求,对现有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扩建,主要包括机房改造建设,基础软件、硬件升级和扩建,安全系统建设、网络系统完善和扩建。建成生态云计算资源池(包括存储资源池、服务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及虚拟化管理平台等。建成云计算数据平台:建立适合林业管理业务的云计算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高效交换、存储、管理、协同共享等功能,为林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奠定基础,为贵阳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提供相关数据。
(二)生态云计算应用平台建设
将林业相关的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到统一的生态云计算平台上,实现对林业生态数据的采集、存储、汇总、处理、分析,将数据分析结果展现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者、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提供预警性、科学性的决策依据,为严格林业生态环境执法提供证据支持,为引导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保护提供信息服务。
1.运用云计算技术,完善林业信息化一期相关业务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森林防火应急指挥、森林资源调查、林地管理、公益林管理、林权管理、森林采伐管理、木材经营加工管理、林业行政执法管理、林木种苗管理等已建业务系统的功能完善,并迁移到生态云计算平台。
2.运用云计算技术,全面启动林业信息化二期建设,建立涵盖林业主要工作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产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与应急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系统、森林生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湿地资源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林业综合决策支持系统、营造林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并迁移到生态云计算平台。
3.运用云计算技术,建立林业移动终端管理平台、林业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林业综合应用支撑平台,实现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从业务建模、系统搭建直到系统运行和业务流程编排均在统一的平台下配置和管理,提供数据采集、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业务访问、业务集成、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系统管理等各种基础性和公共性的支撑服务,提供业务系统界面和结构更清晰、内容可定制的信息服务。
4.按照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和完善林业信息化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建设是林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的基础,主要包括林业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林业业务数据库及林业资源元数据库,林业业务数据库主要包括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地落界、公益林、林权宗地、营造林、林业产业、森林生态系统资源、湿地资源、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生物多样性资源等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库系统建设,建立贵阳市林业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规范数据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融合、共享、交换和利用,从而提高数据源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数据综合应用水平。
5.按照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标准规范,建立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障,根据林业信息化建设总体需求,通盘考虑整个林业信息化建设大局,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并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相衔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用于规范和指导贵阳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建立生态环保云平台
通过整合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库、业务系统,最终建成集林业、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云平台”,为贵阳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提供数据基础和应用服务。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城市绿地、水环境、空气环境等生态环境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共享和数据综合利用,将生态环境资源数据分析结果展现给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者、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预警性、科学性的决策依据,为严格生态环境执法提供证据支持,为及时有效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提供科技支撑,为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服务。
四、工作计划
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工作从2015年开始到2018年底完成,分为前期准备、生态云计算平台建设和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3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
1.2015年2至3月,确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承担具体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2.2015年4月,开展“生态云计算平台”和“生态环保云平台”的需求调研工作,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大数据办等相关部门意见。
3.2015年5至7月,与相关部门探讨并完成“生态云计算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可研报告编制、项目立项等工作。
4.2015年8至10月,完成实施方案编制、评审工作。
5.2015年11至12月,完成招投标工作。
(二)生态云计算平台建设阶段(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
1.2015年12月前,运用云计算技术完成林业信息化一期扩建和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中心机房改造建设,基础软、硬件升级和扩建,安全系统建设、网络系统完善和扩建,以及森林防火应急指挥、森林资源调查管理、林地管理、公益林管理、林权管理、林业行政执法管理、林木种苗管理等已建业务系统功能扩建和完善,基础地理数据、业务数据的录入和完善。
2.2016年12月前,完成生态云计算资源池、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以及一期业务系统迁移工作。
3.2017年6月前,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完成林业信息化项目(二期)建设,主要包括需求调研、分析、评审,以及系统开发、试点运行、项目验收、推广应用等工作的开展。通过整合林业相关的数据库、业务系统,建立起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生态云计算平台”),实现林业生态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共享和数据综合利用。
(三)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
1.2017年12月前,完成林业和城市绿化相关数据库、业务系统的整合,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城市绿化等生态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共享和数据综合利用。
2.2018年6月前,完成林业、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相关数据库、业务系统的整合。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城市绿地、水环境、空气环境等生态环境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共享和数据综合利用,最终建成集林业、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云平台”。
3.2018年12月前全面应用“生态环保云平台”,并将“生态环保云平台”接入统一的贵阳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五、组织机构
(一)成立贵阳市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生态云计算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作勋(市委常委、副市长)
常务副组长:徐昊(副市长)
副 组 长:吴义宁(市政府副秘书长)
孙华忠(市生态文明委主任)
成 员:罗恩华(市生态文明委常务副主任)
唐振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常务副主任、市大数据办专职副主任)
周文捷(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华 晓(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新隆(市科技局副局长)
饶晓曦(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李葆琨(市规划局总规划师)
吴德刚(市生态文明委副主任)
刘昌权(市生态文明委副主任)
高小文(市生态文明委副主任)
张 毅(市生态文明委总规划师)
敖 俊(市生态文明委总工程师)
谯运清(市生态文明委总经济师)
陈 卫(云岩区政府副区长)
李洪诚(南明区政府副区长)
马 彪(花溪区政府副区长)
李朝阳(乌当区政府副区长)
王益彬(白云区政府副区长)
张进黔(观山湖区政府副区长)
宋显胤(清镇市政府副市长)
王天镜(修文县政府副县长)
杜洪远(息烽县政府副县长)
冉 斌(开阳县政府副县长)
陈云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贵阳市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生态云计算平台建设的有关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生态文明委,由孙华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敖俊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市生态文明委相关业务处室(委属单位)负责人、各区(市、县)生态文明建设局局长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的项目管理、组织协调、进度调度、质量监督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各区(市、县)应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林业信息化工作。
(二)组建专家顾问组
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涉及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专业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高,聘请相关专业技术领域资深的国家、省、市级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和把关。
六、职责分工
市发展改革委:指导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工作。
市生态文明委:负责云计算平台建设的项目管理、组织协调、进度调度、质量监督和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相关业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维护;负责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保密工作;负责对数据的日常更新和维护等工作。市科技局:为云计算平台技术知识产权申报、登记及保护提供指导和帮助。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提供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支持和指导,对云计算平台建设相关技术方案进行评审和把关。
市财政局: 负责云计算平台建设的经费保障和监督管理,配合市生态文明委将云计算平台建设经费纳入市生态文明委部门预算。
市国土资源局:提供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图件、数字线划图、宗地数据等资料。
市规划局:提供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功能板块的相关数据资料。
市大数据办:负责提供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接入资源支持和相关技术指导。
其他部门:按市生态文明委要求提供相关数据资料,配合做好云计算平台建设工作。
各区(市、县)政府:配合做好林业信息化建设和云计算平台建设的需求调研等相关工作,负责应用业务系统办理业务工作和录入业务数据。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工作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工作作为本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确保该项工作如期保质完成。
(二)加强协调配合
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工作涉及面广、职能部门多,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充分调动并借助各方技术力量,发挥整体效能,建立职责明确、科学高效、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可能存在的组织、人员和技术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明确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的协调联络工作。
(三)加强进度调度
各区(市、县)生态文明建设局要加强进度管理,定期报送工作进度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配合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工作的开展,便于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了解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四)加强质量控制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工作的质量控制,要和监理单位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等市级相关部门对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各环节和各项工作内容进行严格质量把关,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解决。
(五)加强数据管理
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和相关数据保密要求,切实做好生态环保云平台建设基础数据和成果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实行严格的安全保密制度,确定专人管理,认真做好数据建库、数据更新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