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页 | 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投资指南>>发展规划
贵阳市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
发布日期:2009-06-3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字号:[ ]

贵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筑府发〔200953

——————————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装备制造业

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现将《贵阳市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制定实施重点产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帮助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指导和帮助企业及时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各有关企业要发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按《计划》确定的时限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九年六月二十日

 

 

                   贵阳市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

                             2009—2012

 

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国家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省产业振兴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贵阳市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2009—2012)》,作为我市今后四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南。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贵阳市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品研发取得了明显突破。20吨级混合动力环保节能型液压挖掘机、高速工程车、立轴式破碎机械、重型数控轧辊磨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深孔钻床、数控铲齿刀磨床、WCYJW系列复式永磁电机抽油机、高速负压圆网薄页纸机、汽车零部件等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装备产品已成功开发并投入市场,带动了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4.5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17%;利税12.8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17.2%;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8.9%7.6%14.3%。同时,装备主机企业亟待培育和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凸现。

(二)发展环境

一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我市已初步形成产品门类齐全(涵盖装备制造业的7大门类)、有一定综合配套能力、专业技术人才聚集、有较强科研开发与生产能力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以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天园区等为主的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建设了一批较高水平的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骨干技术人才,拥有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装备和产品。二是装备制造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增值税转型以及启动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项目,为我市装备制造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数字化及信息化已成为生产、制造及生活中的普遍消费,家电下乡支持3G发展措施的出台等,为我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带来了市场机遇。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装备主机为龙头、专业化协作配套为支撑、产业基础平台建设为保障、集群式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路径,坚持装备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重点支持工程机械、专用数控机床等优势装备主机和汽车零部件、关键基础件、电子元器件及特色机械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和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优化装备制造业所有制结构,推动我市企业与国内外优强企业的联合、重组,借助外力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

(二)主要目标

2012年,贵阳市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通过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装备制造业企业或集团,建成工程机械、专用数控机床、关键液压件、通用基础件、汽车零配件、飞机零部件、特种(改装)车辆、专用机械及仪器仪表等产业集群。

——市属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全部完成改革改制,并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完整的生产组织体系、现代化的售后服务体系;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8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装备产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5%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产业布局

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小河区、高新区等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力度,着力做好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千方百计引入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贵阳投资建设和发展;积极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把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成为西南地区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推进修文扎佐装备制造业用特钢生产基地建设。

 (二)调整产品结构

以主机带动配套,以产业关联促进聚集,围绕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及产业配套,开发一批新产品,优先发展机械整机、成套装备、核心基础件及关键零部件产品。一是继续完善詹阳重工、成智重工等工程机械产品系列开发和加强市场开拓。二是拓宽数控机床研制开发的系列化、差异化技术延伸和产品生产。三是引导控制技术和自动控制成套设备开发服务能力向其他产业延伸。四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应用,引导汽车零部件企业紧跟行业发展方向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和配套。五是支持振华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电子装备用锂离子正极材料。

(三)加快企业改革重组

大力支持詹阳重工、险峰实业等优势企业与中小装备制造企业构建互惠共生网络,形成产业联盟。通过以股份制改造、产权多元化、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并购等方式,强力推进企业改革重组。

(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的建设。培育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依托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通过技术攻关、工程试用,开发生产一批新品、精品。进一步为三大军工基地企业技术中心搞好服务;着力改善贵州轮胎博士后工作站科研条件;整合詹阳重工、成智重工、三环机械等企业技术力量,争取詹阳重工技术中心升级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以20—30吨液压挖掘机液压及电控系统开发为基础,建立工程机械液压与电控系统工程中心,专业研发生产关键液压件及提供成套技术解决方案。争取险峰机床技术中心升级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并为我市专用机床研制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五)构建产业配套体系

围绕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配套,以装备主机发展为带动,广泛开展协作配套,实现集群式发展,整体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层次。一是装备主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配套。重点培育和解决詹阳重工、成智重工、险峰机床、贵阳海信、林泉电机、南海机电、高原矿山、万达客车等主机企业的非核心零部件配套。二是装备产品与本地用户的应用配套。积极推进我市挖掘机、采矿机械、破碎机械、电机等产品在磷煤、铝矾土矿山开采、铁路公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等的应用合作。三是加强装备制造业基础工艺平台建设。以金鑫铸造、南方汇通、八达铸造等铸造企业和金龙锻造、安达锻造等企业为核心,集中打造铸锻造基础工艺配套生产服务平台;以华工注塑模具公司为基础打造模具生产配套平台;引导热表处理(热处理、电镀、磷化、表面改性、浸镀等)向园区集中,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协作。四是加快贵阳特钢异地搬迁改造建设,为机械零部件提供原材料配套。五是加快凯科特改性复合塑料项目建设,为装备制造业中汽车零部件、电子装备等提供新型工程塑料。

(六)加快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发展

1.工程机械。一是以挖掘机、多用途工程车、破碎机械等主机产品,带动电子监控系统、液压元件、机械基础件、结构件、覆盖件等工程机械主要配套产品的生产。在高速轮式挖掘机、轮式多用途工程车产品产业化基础上,大力开发军民两用多功能、全天候挖掘机、高效率多用途抢险工程车及70吨以上重型挖掘机。二是大力发展模块式破碎工作站,积极拓展在水利建设、建材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和参与国际竞争。三是开展工程机械电子监控系统系列产品设计制造,使其保持在行业领域的重要地位。

2.专用数控机床。一是以数控轧辊磨床、数控大型外圆磨床、数控无心磨床、导轨磨床、数控加工中心等主机产品为支撑,带动各种机型的机床铸件、通用及关键零部件、金属切削刀具、夹具以及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规模化配套生产。二是进一步完善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产品系列,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快数控铲齿刀工具磨床产业化进程和市场推广,开发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用精密工具数控磨床系列产品。

3.特种(改装)车辆及汽车零部件。一是以多种形式盘活客车、改装车的资产存量,推进客车、改装车研发及生产的实质性进展。二是努力建成包括汽车橡胶、汽车电子、仪器仪表总成等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三是努力建成南方汇通车辆修造基地

4.专用机械及配套零部件。大力发展采矿机械、石油钻井工具、打捞工具、震击工具以及石油勘探、钻探、开采测试仪器等专用机械产品,扩大石油工业的装备配套能力和配套水平;积极发展物流输送设备、分拣系统及设备、环保设备等装备。

5.关键基础件及仪器仪表。发展成套液压基础件、机床用基础件、航空航天基础件及特种电力电子元器件。面向工程机械、海洋石油钻采平台等主机需求,研究开发与这些主机配套的成套液压系统;开发生产航空航天用零部件。

6.装备制造业基础工艺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广泛开展节能降耗为目的,按照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产学研机制,扶持建设铸锻造、工模具及热表处理装备制造业基础工艺平台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7.新型电子产品。支持振华集团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数字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支持贵阳海信技术创新与技改扩能,集聚相关产业配套,逐步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家用消费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之一。

8.装备用特种钢。加快推进首钢与贵阳特钢合作,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用特钢生产基地。支持三占集团等企业大力发展钎钢及产品延伸,做强做大企业。

9.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支持和推动软件企业发展,鼓励拓展软件外包业务;扶持本土动漫产业。

四、重点项目

具体项目见贵阳市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重点项目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园区所在区(市、县)政府及市级工业经济相关部门负责协调有关政策落实、协调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该计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督查和年度评价。

(二)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和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用好增值税转型、技术创新、节能、鼓励出口、扩大消费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的辅导和信息沟通,切实发挥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鼓励作用。

(三)加强规划引导和园区建设

一是着力做好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和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工作,强化要素配置,确保2012年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二是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托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基础件等装备制造业;依托两大军工基地(011061)的民品开发,加快军工技术民用转化。三是对于新建项目或因城市规划调整需搬迁的项目,原则上进入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或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其他区域不再审批建设。

(四)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

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到2011年底,基本完成市属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积极参与市属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改革重组,发挥工投公司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强化与工商公司的合作和衔接,盘活存量。

(五)加快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

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按照改造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抓实技术优势突出、带动效应强的项目建设,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列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的,明确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领导干部牵头的协调服务包保责任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六)多渠道增加投入

一是充分应用工业投融资平台,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装备制造业各环节。二是加强协调银企关系,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鼓励符合国家相关金融政策的装备制造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与股权融资。三是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性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帮助企业渡过近期内市场疲软的难关。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改变单纯以优惠政策招商的方式,通过完善各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等手段,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同时,结合贵阳市实际,围绕完善产业链的思路专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规划的装备制造企业。

(八)扶持主机和已具竞争优势的产品

一是对贵阳市现有主机或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在土地使用、资金支持、协调服务等方面加以倾斜。二是在上述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技改、创新、节能等项目时,予以重点考虑。三是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的扶持力度,对贵阳市特色装备产业、优势产品电动汽车用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用特钢及特种工程塑料等给予扶持。

(九)加大本地化产品采购力度

鼓励采购和使用本地装备、产品。由政府投资为主体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招投标中优先选择能满足要求的工程机械、破碎机械等本地产品。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鼓励采购本地产品。加强设备进口管理,凡需市、区(县、市)扶持项目,必须严格审核重要或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装备进口,对我省、市生产制造的装备能够满足需求的,要优先使用。

(十)实施人才激励政策

全面落实《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筑党发〔200821号)及其配套《贵阳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支持和引导企业培养一批懂市场、精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同时加强中高级技工队伍建设。

六、计划实施

各区(市、县)及市级各部门要按照本计划确定的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抓好落实,确保产业振兴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题词:经济管理  产业  计划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贵阳警备区,各新闻单位,

各人民团体,市属各大专院校。

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中级人民法院,

市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6月24印发



【定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
最新信息
二维码订阅
扫一扫
使用移动设备
定制阅读文章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内容纠错
Copyright 2005-2016 http://www.guitie16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5001927号-1
贵阳市投资促进局?主办????????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